称 呼
称 呼
胡伟清
国人对于称呼甚是讲究,一点儿马虎不得。否则,轻则遭人记恨,重则丢官免爵,甚至丢掉脑袋。古时对年龄比自己大、职位比自己高的人的称呼,有“名讳”之说。陛下殿下王爷大人公子小姐,切莫混淆。此风如今虽不如先前盛行,但仍须引起各位重视。
某日去京,办完公事,便想起有位旧时同学在京谋事,一个电话打去,我方热情洋溢,以表老同学多年未见之激动,然对方口气冷淡,全然没了当时在校时的亲热。勉强见了面,也是彼此冷热分明。不求甚解。后来得知,同学已升至局座。便想是否当官久了养成了稳重的好脾性,见了老同学也不流露于外表。然而不是。我回重庆后再去电话,一口一个“×局长”地称呼他,立马唤回了同学间的亲热。
称呼之重要,在同学间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我曾经的一位上司,从办公室主任升为副局长,我老是改不过称呼来,见了面仍是主任主任地叫,人家的脸色很不好看。后来听人建议,称呼他局长,得到的反响是:这个小伙子蛮讲礼貌的。
鄙人在“出来”干事前,在高校呆得太久,一身书呆子习气,颇不讨人喜欢。究其原因,大半在称呼上。原来在学校,见了人,一律称“老师”,无论是系主任院长校长。读研究生时,我的一位既是院长又是同乡的老师,年纪只比我大8岁,曾对我说:你若叫我院长,便是想疏远我;你若叫我老师,便是敬畏我;你若叫我老乡或直呼我的名字,便和我亲近了。我曾经把他的话奉为“铭言”,但事实证明,这位同样书呆子气甚浓的老师的话是彻底地错了。
现实情况是,你应该随着对方的职位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称呼,并且要叫得琅琅上口,不得有半点拗口的表现。如果人家已经从科长升到处长又升到局长,而你仍然以老称呼相称,那倒楣的只能是你而绝不会是他。
但也有一种及时改变称呼的情况不讨人喜欢,那就是自己的职位变了而改变对别人的称呼。例:我的一位旧时同事,刚分到单位时,对他的主任是称呼主任的,后来他也升为主任,便称呼人家老李,再后来他升为主任之上的局长,便直呼人家名字了。对方是一位南下老同志,很不满意,便四处说这小子一点不尊重老同志。各位知道,老同志是一定要尊重的。老同志有不少官居显位的老同志朋友。结果,我的那位同事只当了半年的局长,便下课了。
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称呼。世间人有千万种,有的人,喜欢你以老的称呼叫他,表明你俩关系久远,比如蒋中正就喜欢他在黄埔时的旧部呼他“校长”;有的人,喜欢你以他的职称和学位称呼他,表明他是个有知识的人,比如我的一位熟人,曾经当过教授,现在是某局的副局长,就喜欢别人叫他“教授”;有的人,喜欢你以职务称呼他,表明他有权在握……等等等等,可见称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而我自己,喜欢别人直呼我的名字,或“老胡”或“伟清”或“胡伟清”。因为我一生不变的称呼,就是名字。其余的,如过眼烟云。
年轻一代受西方文化熏陶较深者,认为老外在称呼上远没有国人讲究,便崇洋媚外起来。其实无须争辩是非,只须记住:你生活在哪片国土,哪个圈子,你就应该去适应那里的称呼方式,免得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1994.10.15.
^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