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Feb 2008

[转帖] 谈谈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

[转帖] 谈谈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


我国儿童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被人为地"保护"起来,接受过度化教育--即
生活上的过度照顾和过度包办;
学习上的过多要求和过多期望;
行为活动中的过多限制和过多干涉;
需求上的过多满足和过多"给予"。

造成了孩子娇气重,生存的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面对困难坚持性不够、主动求助少,多是被动依赖成人解决问题;面对危险,勇敢的精神少,缺乏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造成孩子生存能力差。如去年七月份发生的一个名叫小芸的3岁幼儿活活闷死在面包车内的事例,可以看出小芸的性格胆小内向,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了正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求救能力,这跟1998年湖北洪灾区6岁的小江珊依靠自己的智慧、体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跟洪水足足抗争了9个多小时而获救的事例成了鲜明的对比。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敢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挑战的人才,塑造出一批高素质的孩子,让他们不至于成为明天的落伍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强烈地认识到:对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下面就培养幼儿生存能力的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是其获得生存的基础

  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生活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第一步,是幼儿自主自立的前提和基础。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这才是一个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好母亲。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是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的。所以家长或老师也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小班幼儿常规活动中,

培养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用品,
要求幼儿将自己的包、帽、鞋、衣服等放在指定的地方,
起床时,让孩子自己穿衣服、鞋、袜,整理好床铺等,要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做值日生,激发他们做事的兴趣,有了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日常生活中处处潜藏着锻炼幼儿独立性的机会,教师和家长要做有心人,不要错过让幼儿练习、锻炼的每一次机会,努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今后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他们获得生存的重要保证。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危险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或老师来解决,缺乏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念、勇气和方法。因此,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利用生动的生活实例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如创设情境,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怎么办?让孩子学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有一次,我把一块小积木放进了一个手伸不进去的瓶子里,提问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把积木取出来?"于是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说拿个夹子把它夹出来;有的说把瓶子灌满水,让积木浮起来;有的说拿一根长钉子把它钉在积木上把它取出来,等等。小朋友都想出了许多办法,而且我都让他们一一做实验证实办法的正确性,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孩子运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小困难、小问题是常有的事,如小朋友户外活动回室,找不到自己的口杯、椅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跟别人打架了等;这时,老师不必急于帮她们解决,而应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老师适当引导他们教给他们方法和技能。

  此外,注意加强对孩子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一个人在家里时遇见陌生人来敲门时应该怎么办?碰到着火了、病重了该怎么办?逛街时迷路了怎么办?遇见坏人的各种攻击时该怎么办?等等,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我想这是幼儿克服困难过程中积累"生存"方法的重要保证。如前面所述事例,小江珊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水,及时爬上一棵小树,并记住了奶奶几十年生存经验的三句话,才点燃了小江珊向困难斗争,争取生存的希望之火。小江珊正是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办法解决,才最终获救!所以遇到困难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是获得生存的重要保证。

  三、培养孩子具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寻求生存的必要条件。

  1998年洪灾区的小江珊能获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江珊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他才能靠一双稚嫩的小手紧抱一棵小树坚持了9个多小时而死里逃生。由此可见,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寻求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锻炼与培养。如经常让幼儿参加活动,让幼儿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那么幼儿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力都是会得到发展

可创设生存的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安排幼儿晨跑、远足、登山、走独木桥、浪桥、石子路等,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做个小英雄。我曾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且孩子喜欢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孩子去参加,并让孩子坚持玩下去,如:"勇敢的小白兔"、"谁先登上太空"等游戏。通过锻炼,孩子的筋骨越发强健,脑子越来越灵活,还掌握了各种逃生的技能。同时,还可组织幼儿到武警中队、消防队真实地观看他们如何刻苦训练,让幼儿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他们本领的作用。

  学会生存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包括父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O^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

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
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憎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摘自《好孩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