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逼成神经病
母爱的功利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
文/翟羽佳
美国堪萨斯州奥维兰公园镇一名17岁华裔少女艾斯美一次和母亲发生争吵后,一怒之下持刀捅死了生母。这位华裔少女本是个乖孩子。可是父母对她要求过高,惩罚太严。有一次,她考试得了96分,而不是满分,父母就严厉惩罚了她。因为成绩让母亲失望,母亲经常会逼她脱光衣服,裸站在墙角。
因为功利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她们希望孩子能给自己抓面子,让自己幸福,她们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和自主选择,结果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因为孩子不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很多母亲不仅在孩子面前唠叨不停,而且打骂侮辱孩子。有的把孩子逼死,有的逼得孩子把自己杀死,有的把孩子逼成神经病,有的把自己逼成神经病,有的把孩子逼得厌恶学习,有的把孩子逼得逃学,有的把孩子逼得离家出走……
一个16岁的孩子,因为母亲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厌倦学习。孩子希望上技校,可是,儿子却非要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为自己争光。可是,孩子坚持说:父母都渴望孩子成龙,世界上的龙那有那么多?!可是,因为违背自己的意志,母亲经常打骂孩子。在一次打骂中,孩子起来反抗。恼羞成怒的母亲拿来绳子,想捆绑儿子后毒打,结果反被孩子捆住。因为害怕松绑后,母亲不放过自己。于是,残忍地将母亲杀害。
所有这一切都是母性弱化的表现。在一个功利地社会,母亲的功利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其它伤害之后,孩子可以从母爱中得到庇护,可是,在母爱的港湾中受到的伤害,也就是最大的伤害。
一个15岁的孩子,离婚后一直跟父亲生活。因为父亲宽容孩子,孩子每天高兴地说,日子过得真快。孩子的母亲争要孩子的抚养权,出于无奈,父亲让孩子跟母亲。可是,因为母亲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引起孩子反感。在母亲的威逼之下,孩子经常以自杀要挟母亲。可是,母亲非但不检讨自己,反而变本加厉地打骂孩子,并叫来娘家人集体数落孩子的不是。终于,有一天孩子,离家出走。
按理说:这位母亲应该反思自己了。可是,母亲跟几个同样情况的母亲交流之后,这些母亲都认为是打得轻。有的母亲建议把孩子关起来,不给饭吃;有的建议找娘家人,狠狠教训一顿……
面对如此一群“穷凶极恶”的母亲,跟陷入狼群之中有什么区别?!
当发现孩子成了问题孩子之后,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检讨自己教育方式。可是,自我检讨往往是最困难的事情,于是,父母们却总是不断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如此教育孩子,只能把孩子逼上绝路。
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要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父母只有在内心认可孩子是一个好孩子,才能从孩子的优点出发,慢慢的纠正孩子的缺点。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失败之后,把孩子定性为不可救药的坏孩子,从内心就不能接纳孩子。这样的心态下,如何跟孩子沟通。
没有一个孩子,是先天玩劣的孩子。只是母亲对孩子的行为不能理解,久而久之,父母厌倦孩子的行为,从心理排斥孩子。母亲不能接纳孩子,当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跟孩子沟通,更太不上去研究孩子的心理需要。
其实,母亲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第一个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沟通者。可是,很多母亲因为工作或性情的原因,导致母性品德的下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跟母亲沟通,当一个孩子的沟通愿望被母亲忽视的时候,孩子就会陷入沟通的绝望之中。这个孩子,也就可能陷入了自我封闭之中,因为他最可能与之沟通的人都把他的心愿置之不理,他还会去跟别人去沟通。
黑龙江省13岁小学生钟某,母亲总是偏向于大他3岁的哥哥。哥哥穿新衣,自己总是捡哥哥剩下的。哥哥每次要钱,母亲都是痛痛快快地给。而他要钱时,母亲总是拒绝。当小终某产生合理的购买欲望的时候,可是母亲却从来不给孩子一点零花钱。孩子合理欲求被拒绝后,孩子提出抗议。一次,他向母亲提出偏爱母亲时,母亲以哥哥中考搪塞孩子。本来,孩子的合理要求,在母亲严重却是无理要求。
在中国父母眼中,很少有父亲体会到幼小的孩子也有一定的欲求。比如,自己花钱的欲望等。这些欲望只有得到父母的呵护或引导,孩子才能在感激中刺激跟父母的交流欲望。可是,很多父母,特别是家庭权威的母亲,往往因为忽略孩子这种合理欲求,导致父母失去跟孩子交流的最佳时期。
其实,很多孩子跟父母要钱,是在父母忽略自己合理欲求的反抗。当孩子渴望沟通欲望被遏制之后,孩子被压抑的欲望(比如花钱欲望)可能膨胀。
我的孩子叫翟庠序,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小时候跟同学玩时,跟他母亲要两三元钱请小朋友客。理由是同学常常请自己的。本来合理的要求,孩子的母亲并不理解。在母亲眼里,孩子是不该要钱的。如果孩子需要什么,母亲可以给你去买。可是,母亲买的东西再多,可是,儿子并不稀罕。因为违背了孩子合理的要求。当孩子多次跟母亲说出自己要钱的理由时,可是,母亲根本不予理睬。总是,大人回家给买。当合理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孩子开始跟母亲打闹。打闹依然不能满足之后,孩子开始跟母亲撑架子。
事后,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变坏了,打骂孩子。可是,她根本不知道,就是这两三元钱的合理欲求不能满足,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叛逆。可是,孩子母亲却认为孩子翻天了,硬要用棍子打孩子。
老翟总是认为:中国很多年青的母亲跟孩子的母亲一样,她们根本不去想孩子的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只是为了自己的欲求,不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身上。
对于要钱的问题,我说:“我小时候,从不跟父母要零花钱。”孩子说:“那是你家穷。”对于孩子总喜欢买新衣服,我说:“我十几岁时,只有一身衣服。”孩子说:“那你不是俺奶奶亲生的。”“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听到小儿子如此高论,惊讶之余,自己深深地被孩子的话所刺激。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受考虑孩子的合理欲求以及内心想法。因为缺少沟通的细心,很多的父母用自己的粗暴压制了孩子合理欲求的同时,也压制住孩子渴望跟大人沟通的欲求。是我们的不理解,在败坏着孩子有效的心灵;是我们粗暴,把孩子逼到了粗野的地步。
前面讲的钟某的父母是林场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在山上住。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因为缺少关爱,钟某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为了内心的需求,孩子开始用大人不喜欢的方式反抗。可是,一反抗,就会被父亲暴打一顿。于是,钟某就跑到同学家,不愿回家。上了中学后,开始用打游戏、看录像、逃课的方式弥补家庭缺失。
钟并不是天生的性格内向的孩子。只是跟父母沟通出现障碍之后,性格孤僻,不合群。为了反抗母亲对自己关心不够,他开始母亲兜里的钱。此后,母亲在钱上防范更严了。可是,钟某对母亲偏向哥哥的事儿更加钻“牛角尖”。于是,钟某残忍的将母亲杀害,捅了20多个窟窿,用水果刀将母亲的喉管割断,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农药倒进母亲鼻子和嘴里。案发前几天,钟某对一个没有母亲的同学说:“你没妈真好,多自由啊!哪天我把我妈杀了!”
“你没妈真好,多自由啊!哪天我把我妈杀了!”这不单是一个孩子的心声,而很可能是一大群孩子对“母爱自私”的叛逆。作为身为人母的孩子,应该从自身找毛病了。如果我们年青的母亲依然不能迷途知返的话,类似的悲剧依然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凯迪网]--------------------------------------------------------------------------------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26
*********************************************************************************
望子成龙,是许多父母的期望,他们对子女充满爱心,可却有时在无意的言谈中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伤害。
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基诺特将这些伤害分成十种:
一、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二、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三、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四、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五、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六、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七、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八、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九、贿赂——你若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脚踏车。
十、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十种言行》
***********************************************************************
教师家长语言暴力让“爱”变成伤害
专家指出,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所承受的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
“父母辛苦挣钱就换来你考这点儿分?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儿子?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小阳的母亲用食指点着孩子的脑门儿。 小阳低着头斜着眼偷偷瞄着母亲,他已经习惯了父母这样的“教育”。
而在专家眼中,像这样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已经构成“语言暴力”了。
遭遇“语言暴力” 生活中,很多家长无意识地使用着这些辱骂挖苦的字眼,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得已的教育方式。
^O^
)))))))))))))))))))))))))))))))))))))))))))
孩子成长有“花期”
最近读到一篇名为《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的短文,对其中蕴含的育人理念深有感触,尤其下面这段话说得好极了:“是的,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它们自己价值的时间,使许多原本珍奇的‘腊兰’同我们失之交臂了。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腊兰’啊!”
是的,教育孩子也要耐心地去等“花期”啊!
看看我们四周的很多家庭,不少家长可能没有想过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会有“花期”,他们常常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开花的“野草”。事实上,儿童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在心理、生理上都是富于变化的、最不稳定的。父母的看法、态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耐心的保护、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静静地看他们证明、展示自我,这样的父爱母爱,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成长的内动力,这才是家教成功的秘诀。如果对孩子暂时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当众揭短,挖苦讽刺,乃至打骂体罚,和“盲目地拔掉那些野草”一样,都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导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不少思维敏捷的孩子,常常失之肤浅、粗心,而要使孩子细致、深刻同样要等待。其实等待是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
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教育不能急躁,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最恰当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只有找到了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最近有一个韩国心理医生提出“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我很欣赏她的一句话——“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我认为,这对父母是一个挺好的忠告。
当然,“慢速培养”绝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相反,它更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细腻关注和耐心等待。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方面,让我们少一些急躁的功利之心,多一些等待的理智。
孩子的成长和庄稼、花草的生长一样,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成才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不能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一个很片面,急功近利的口号,背后还潜藏着商家的巨大经济利益。
当今社会,孩子已为“尽快”成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代父母啊,我们务必要吸取教训,教育和培养孩子也需要耐心和等待!
^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