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Oct 2007

做自己最好的生活大师

做自己最好的生活大师

Bob Lin
03/02/05



残害每个企业人的两大因素

最近读到一篇欧洲共同体所发表的一篇问卷调查 (Survey) 结果. 他们询问了数千不同层次的职场与企业界人士, 征询大家不快乐与不满足的原因, 结果列出了许多高比率的项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名列前矛的几项, 有些在意料之中; 有些却出乎我想象, 对其排名如此之高感到出乎意料之外. 其中超高比率, 当选沮丧郁闷的原因前两名, 正是令我感到惊讶震撼的:

1. 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未能充分发挥, 长久的违离理想, 累积成最大的郁闷不乐根源.

2. 人际关系不顺, 感觉受人误解或遭人轻视, 包括家庭, 朋友, 社区, 以及工作场所里的种种利害冲突, 意识不合, 或政治斗争.

我不晓得他们的调查问卷, 问题是如何问的? 人选抽样是怎幺抽选的? 但我相信如此这般的结果, 相当准确地道出了吾等事业企业人士内心隐藏的残害根源. 它协助暴露了大家不肯承认, 但却在内心中普遍受害的长久累积的两大祸根.

相信如果这项问卷调查的对象换成是青春少年, 可能结果排名最高的是男女朋友的问题, 或同学间的激烈竞合问题; 如果换成询问家庭主妇或家庭主夫, 结果排名最高的可能是夫妻家人关系不合, 或孩子的健康与成就不理想; 但不管这些残害大家内心的因素用什幺方式表现出来, 它们的隐喻 (Metaphor) 是什幺,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点: 当一个人长久无法发挥自己内心价值, 又长期无法取得周围众人的重视之时, 他必然在不知不觉间日渐遭受内心侵蚀, 残害, 终至沮丧郁闷.

可是再仔细想想, 现实生活的确是如此.

尽管有许多人, 他们可以不断在内心中设法说服自己: 说工作上的困难与问题, 是别人的事, 是老板的事, 是下了班以后就与我无关的事. 但长期的 “不得志”, 绝对会是他们心中无法扯平的大痛.

另外许多人, 则使用其它 “代替法” 来假象弥补源自于工作上的不满足与不平衡.

好一点的, 在业余闲聊就大力投入嗜好活动, 或社团组织, 借用在其它方面的成就感, 来取代工作上的挫折感. 有时候, 选择对了, 如此朋友可以在公益服务上或个人领域上大展才华, 获得满足快乐.

糟糕一点的, 不承认内心苦疼的病源, 而假借麻醉性的活动来暂时逃避, 或是潇洒地猛打麻将, 或是变成卡拉 OK 歌王, 甚或只是经常三五朋友群聚, 开抱怨大会, 借用批评他人来发泄殊解自己.

其实, 解铃还是系铃人, 每个人要搞清楚, 所有来自工作上的挫折感与“不得志”, 最好的破解方法还是要从工作上去解决. 不管你的工作是什幺, 如果你没能在工作上取得某种程度的 “归属感” 与 “成就感”, 光是借用其它方式去取代, 你终究还是无法成为真正快乐满足的生活大师的.

人生好坏是可以选择的

企业人要长久成为真正快乐满足的生活大师, 首先请了解, 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及人际关系不顺, 是许多人隐藏于心中两大残害自己的因素. 如果先能够正视它, 不要忙着遮盖它, 你才能够设法突破.

而这两大病毒, 其实都可以就地破解的.

不久前有一部并非特别好的电影, 叫做 “Life – or something like it”, 由女星 Angelina Jolie 安姬丽娜裘莉主演. 此处不讨论它的好坏, 但想从电影中的主题, 延伸探讨解决工作上与人际间的挫折感的方案.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有名而且充满野心的电视播音员, 但她对现况非常不满, 一心想要离开眼前之局, 进军全国电视网, 成为第一把交椅. 有一天她奉派采访一位号称先知的街头流浪人.

当她以轻蔑的语气采访这位号称先知的街头流浪人时, 先知提供了三四样预测, 她都以讥讽的方式在观众面前嘲笑先知这些预测. 忽然间, 先知在她耳旁告诉她, 你下周四会离开人间. 她虽然感到混身不自在, 但仍一笑置之.

后来先知的预测逐一灵验, 棒球赛结果完全按照先知所预估地出现跌破眼镜的结果, 天气完全按照先知所预估地出现反常现象, 先知甚至准确地预报了何时何地会有地震, 女播音员这下子可慌了.

她吓坏之余, 从初期的否认, 到逐渐地变成无奈, 过去追求成功成的意志力瞬间完全瓦解. 她想, 自己只剩下几天, 便躲在家中自暴自弃. 颓丧的她, 在这时候回头去找互相痛恨的姊姊, 看望许久忽略的年老父亲, 才发现原来连家人与她都有那幺剧烈的隔阂与误解. 她忽然间感觉, 原来自己在他人眼中, 这般没有价值!

这时有位她的好友真诚地告诉她: 先知或许是瞎猫撞到死老鼠, 特别会猜; 又或许先知真有看透天机的本事, 他看到了女播音员的路程 (Path). 这位朋友这时讲了一段解救了她的话. 他说:

“纵使先知真正看到你未来的路程, 他所看到的, 也只是顺着你一路走来的方法, 而看到你的未来终点. 也就是说, 他看到的, 是老的妳, 是一向的妳, 是那一老套的妳, 所以先知看到你沿着那条路程走下去的终局. 也许你可以做一些改变, 选择走一些不同的路, 说不定结果与终点就会有所不同?”

这一番话提醒了女播音员, 一方面她痛定思痛地想, 如果她真要走了, 那幺走以前她要完成一些以往该做而未做的事; 另一方面, 她因为以为自己确实要离开人间, 所以这一阵子一切生活与工作内容都回到了自己真正的本意与本质, 不再只一心想要成功成名.

就在这心态下, 她体会到自己与姊姊的感情, 两人喜极而泣. 她的父亲拿出多年来因为见不到她而将所有女播音员的所有节目录像的纪录, 一举一动, 都是老父的宝贝, 更让女播音员感动嘘唏. 她更发现原来自己与帮助他渡过难关的朋友是深爱的. 在这时候, 公司也传来要升迁她为纽约的国家级播音员.

她一方面高兴于自己找回了亲情与自己, 但另一方面又高兴事业的高峰似乎也得到了. 但是, 她要离开这个刚刚才找回价值的故乡呢? 还是远走高飞去追逐伟大的新事业?

在几番挣扎之后, 她在星期四决定自己要回到故乡, 与家人及爱人长相厮守. 当她离开那迷人的新工作时, 街头发生了意外, 她虽招波及, 却仅只受到轻伤. 先知一连串的预言, 终于在她做了澈底改变以后破解了.

读者朋友们, 有多少周围的人因为他们的原因而认为你是不行的? 有多少时候, 你被人家画了个框框锁在里头, 而无法发挥? 有多少团体或工作场所里, 你因为遭人妒嫉或因为无法施展而感到被排挤打压? 如此的窝囊气受多受够了没有? 如此的妄自菲薄委曲求全够了没有?

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及人际关系不顺, 你想不想选择去改变它?

“归属感” 与 “成就感”

“智能大富翁” 系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天天自然最佳表现的红人.

先前第一课, 讲的是要你体认自己的长处, 不要过份强调自己的短处, 而要顺着自己的长处发展. 顺其自然, 以自己的优势去超越他人的短处.

第二课在此就是要你开始练习选择, 选择拋弃与人格格不入, 选择拋弃自惭形秽未战先怯, 而改为选择取得 “归属感” 与 “成就感”.

佛洛伊德说: “我经常向外寻找力量与信心, 希望从我身外找到; 但结果力量与信心都来自我体内, 它一直都在我体内的.” 突破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及人际关系不顺, 就从调整自己体内的“归属感” 与 “成就感”开始.
为什幺这样说呢? 为什幺不强调要去与阻碍你或看轻你的人斗争抗衡? 为什幺不建议去设法征服群众, 去改变他们来接受尊敬你, 而反而说要来调整自己体内的“归属感” 与 “成就感”开始?

理由很简单. 工作与人际是你生活的一部份, 也都牵涉到他人. 如果你还沉迷于 “自己有伟大力量可以澈底真正改变周遭他人”的迷思, 你可能这时候要先醒过来. 没错,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影响他人, 但是请记得几项基本事实:

(1). 首先, 每个人最在意的是他们自己, 不是你. 所以如果你想以自己的需求去期盼他人来对你调适, 除非你已经是掌握股权的大老板, 否则你将会很失望. People care about themselves. 他们也许对你有礼貌, 客气,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到要自己有多好或多受欢迎, 你可能先会踩到别人.

(2). 就算你以为自己可以用不断的努力与为自己求取杰出表现, 去取得暂时或表面上的接纳或赞许, 你的 “成绩”并无法全数转换成众人对你的重视与信任. 因为你有可能不知不觉中被定型为一个浸蚀于 Self-Absorbing, 自我标榜, 或自我尊大, 而挤压他人的人.

(3). 既然无法真正改变他人基于自己利益而出发的考量, 又不应该只一心一意凸显自己, 剩下来的是否只有从自己体内来掌控调整? 这也只有部份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将 “调整自己去适应他人”, 解释成凡事委曲求全, 奉承迎合, 那不就完全违反了 “天天最佳表现, 让最好的自己出现” 的这个目标?

魔由心生, 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及人际关系不顺, 有绝大部份来自于自己的错误期盼与过度自疑, 但也有确实不少发生于与他人配合或互动的失调. 不管是起自于自己或他人的心魔, 有两个最基本最简单的破解绝招, 千百年来屡试不爽, 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 “和气生财” 四个字和 “独特价值”这个观念.

读者们别以为“和气生财”是商人的经商术语, 它其实是可以完全帮助你脱胎换骨的光芒心态.

“和气生财” --- 它代表你处处会替人着想, 会为人设身处地考量; 也就是说, 你能够带给周围的人一种 “你完全放空自己, 而在为全体谋福” 的感觉与形象. 这样子待人处事, 不用你去谋求, 别人自然地会带给你强烈的“归属感”. 这也是“归属感”的最高精义, 不是去千方百记计设计让人家喜欢你, 而是经由为人家考量而得到真正的溶入“归属感”.

“独特价值” --- 它代表你要开始提供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用最恰当的最合乎自己核心的角度切入任何一个局, 然后凭着独特价值去建立真正的”成就感”.

举个例说. 我几年前恢复参加乐团的合作演奏. 我可以弹吉他也可以弹钢琴, 事实上我演奏吉他的水准, 丝毫不输其它乐团团员, 而且我也很有兴趣. 但是这个乐团已经有太多位吉他手, 如果又增加我一个, 岂不过多重复与浪费? 所以我当场决定专攻钢琴键盘, 一方面补足乐团所缺, 另一方面我也因此找到一份团队中的独特价值, 让我淋漓尽致地发挥.. 如此得来的 “成就感”, 既合乎团队需求, 而自己也有空间, 也不会踩到别人, 不是一桩挺好的选择吗?

做自己最好的生活大师

“智能大富翁” 系列是以企业界人士为典范写的, 但我想其中建议与结论则放诸四海皆准.

因为典范是企业界人士, 所以我们先讨论如何用自己的 “独特价值”突破在工作场所长期未得重视, 及用 “和气生财”的心态来克服人际关系不顺这两大病毒. 其实同样的原则, 应用在家庭, 学校, 公家机关, 社会团体, 其实还不都一样? 一旦在这两大问题上有所觉悟, 我们便可以再进一步探讨如何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生活大师.

所谓最好的生活大师, 应该个人有个人不同的定义. 我们在这一“智能大富翁”系列, 则认为一位最好的生活大师, 在他的生活与工作中应该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 免于恐惧地生活与工作
2. 合乎自我本性本质, 有所适当发挥
3. 对内对外平衡
4. 生活与工作方圆内有一些基本的亲人朋友
5. 简单

我想, 看完这五大特征, 许多读友们就要说, 还有更多要件, 还有许多更基本的需求, 才能成为最好的生活大师. 要会穿著, 要会品尝红酒, 要经常呼朋引友, 要被认为是社会名流 Social elites, …… 人生与工作才会爽快痛快.

如果您真以为最好的生活大师, 必需等于最有名或最有钱的人, 必须是出将入相经常动见瞻观, , 或必须在人生与工作中充满花俏灿烂, 甚至必须轰轰烈烈, 才够称为生活大师, 那幺我想你将会非常辛苦, 也会一生充满填不完的空洞.

生活的充实与否, 是要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快乐与否必须经由他人的认可才能肯定, 等于是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听任他人褒贬, 你将是一个随波逐流, 风吹草动, 毫无核心价值的人.

最好的生活大师, 抓住这五大特征, 你将会比过去快乐充实许多:

1. 免于恐惧地生活与工作 – 恐惧 (Fear), 被人家解释为坏东西. 其实不是. 一个吹牛说自己毫无恐惧的人, 其实比懦夫更可怕. 他会像白鲸记 (Moby Dick) 里疯狂的船长, 带领船员们无意识地追杀白鲸, 导致最后全军覆没. 所以, 有一点恐惧, 是好事, 就像开车时系绑安全带, 恐惧是可以用来提醒与保护自己的好工具. 此处所说的免于恐惧, 不是对外的匹夫之勇, 而是要你以无惧的内心选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好事情当仁不让, 坏事情无惧面对.

2. 合乎自我本性本质, 有所适当发挥 – 这个特征的重点在于 “适当发挥”这四个字. 因为有些人幸运地可以一生凡事淋漓尽致发挥, 大部份的人却只能偶尔有个吉光片羽, 在有限制的格局内稍微表现. 但是所谓的生活大师, 倒不一定需要是随时随都最红或最出风头最过瘾的人, 而是能够在十分拮据或狭窄的空间内, 照样寻找到自己的天地, 发挥一些别人抢不走拿不掉的本性独特价值.

3. 对内对外平衡 – 这就是之前所说的, 对内让自己核心价值找到适当的出口, 凭核心价值为团体提供你特殊的服务; 对外就以和气生财的心态去面对所有人所有事. 我长引用身段柔软, 能屈能伸这八个字做为典型的平衡要诀. 因为你不可能在生活与工作上事事如愿如意, 因此你越早练就妥善处理得意失意, 你就越早取得平衡.

4. 生活与工作方圆内有一些基本的亲人朋友 – 其实许多成功伟大的人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我有一房地产友人, 就是其中案例. 他其实很有钱了, 但是因为他一生的成绩都是靠攀龙附凤起家, 所以他穷极一生都在追逐与有权有名的人交朋友, 见到大人物, 就像苍蝇见到臭虫, 争先恐后地去抓取, 并对他人吹嘘他有多少如此贵人朋友. 我们所说的, 当然不是如此这般的朋友, 我们只认为, 每一个人, 在生活与工作方圆内, 至少要有几位可以不计利害, 不计内容, 而能够不计代价听您倾诉的亲人朋友. 这是很基本, 很容易的 – 但是读者会很诧异, 其实有多少人, 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5. 简单 – 万流归宗. 其实最完整的生活大师, 说穿了, 就是扎实地把握住了 “简单” 两个字. 凡事本就不复杂, 是我们人自己常把它复杂化的. 生活大师, 过去被曲解为故作潇洒飘逸状的人. 生活大师等于每每将头发与胡须留长? 穿些名牌或名士衣服? 讲一些前晚补习听来的红酒品尝需知? 或是将房子弄得十分气派或特殊去向他人炫耀? 这样就能算是生活大师? 还是只在做作粉饰, 迎合媒体与大众追求表面奇特的口味? 我们所希望的生活大师, 则是发自内心的单纯, 简单的欣赏自己的原形原状, 不沾匠气地入世参与. 我长说过, 人间多的是简单美好事.


(作者为硅谷著名创投家; 多元快乐工作室; 硅谷玉山科技副理事长; “成功快乐企业家”系列作者. Blog 博格: http://www.happyboblin.com; Email: boblin@happyboblin.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