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Oct 2007

李嘉诚

李嘉诚的跳槽史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07 13:09 复制链接

我实际上不是个安分的人。先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我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万。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我看好了中南的前景,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我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我选择了后者,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17岁的我,已学会独立思考。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舅父待我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我与众不同的禀赋。

  我开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我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我出席高贵场合,成了一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

  可我腼腆的另一面,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写在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我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我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我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一百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铝桶。我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我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我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我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我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我,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我国晋升加薪,我仍不回心转意。

  我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这间山寨工厂的魅力安在?

  我这样做,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我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我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美国汽车业骄子,曾任福特公司总经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的艾柯卡指出,20世纪前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20世纪后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执产业牛耳者,由制造大师转为推销大师。

  艾柯卡本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销见长,把推销与制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国早期的产业巨子,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波音飞机之父波音等,皆是制造家或发明家。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十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二十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我不期相遇。我成了他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我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但我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我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我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我交朋友,约我去喝晚茶,诚心竭意拉我加盟。

  言谈中,我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我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我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我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辞工时,我向老板进言:审时度势,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塑胶虽用途广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属制品。

  一年后,这家五金厂转为生产系列锁,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形势所然,又是我的开导。老板遇到我,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的时候,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年轻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我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我心高气傲,从不想输于他人,就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我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我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我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幸得我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我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蘑菇”(拖拉)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

  我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我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我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我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我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我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我有意识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我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我的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很重,我还要攒钱办大事,因此,我交友不允许花太多的钱。这样倒好,大家以诚相见,以诚共处。我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幽默。但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我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我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我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我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我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我,说我“后生可畏”。

  18岁的我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我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却把自己当小学生。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苦和累。

  有一次,我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我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我提及这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我说:“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我很快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该心满意足。然而,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我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自然舍不得我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我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我是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诚绝非池中之物,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他未来的前程,非吾辈所能比拟。

  老板挽留不住我,并未指责“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老板约我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令我十分感动。

  席间,我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我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我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你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08 09:09 复制链接



屈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了五十五年,由1950年数个人的小型公司发展到今天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翻查字典,“艺术(Art)”的定义可简单归纳为人类发自内心的创作、行为、原则、方法或表达,一般带美感,能有超然性和能引起共鸣。它是一门能通过求学、模仿、实践和观察获得的学问。

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一个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你的权力主要来自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你是领袖吗?

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人,是建立尊严的基础。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西方之宗教教律,围绕这题目落墨很多,到书店、在网上,自我增值的书和秘诀多不胜数。我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

这“化学反应”由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但我有没有实用智能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恰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因处境,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十四岁,还是穷小子一个的时候,我对自己有一很简单的管理方法——我必须赚取足够一家勉强存活的费用。我知道没有知识我改变不了命运,我知道今天的我没有本钱好高骛远。我也想飞得很高,在脑袋中常常记起我祖母的感叹:“阿诚,我们什么时候能像潮州城中某某人那么富有?”我可不想像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Icarus)一样,凭仗蜡做的翅膀翱翔而堕下。一方面我紧守角色,虽然我当时只是小工,但我坚持每样交托给我的事,都做得妥当出色;另一方面绝不浪费时间,把任何剩下来的一分一毫都用来购买实用的旧书籍。因为如果欠缺学问知识,程度与人相距甚远,那么运气来临的时候也不知道。还有一重要小点,讲究仪容整齐清洁是自律的表现,但能选择自律心灵态度的人更容易备受欣赏。

二十二岁,我成立公司以后,进取奋斗的品德和性格对我而言层次有所不同。这时“能忍”和“任劳任怨”的毅力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意志需要和知识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动态管理,问题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聪明组织干愚蠢的事。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如果”一词对我有新的意义,多层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极大的价值,要知道“后见之明”在商业社会中只有很狭隘的贡献。人类最独特的是不仅是我们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质的理智,而是我们有遵守承诺、矫正更新的能力,坚守价值观及追求目标的意志。

商业架构的灵活制度要建立于实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机制(Check and Balance)上。我指的不单是会计系统,而是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和能力等等范畴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你们也许听过我说企业应在稳健中寻找跳跃的进步,大标题下的小点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开源对节流、监督管治对创意和授权、直觉对科学观、知止对无限发展……等等。

每一个机构有不同的挑战,很难有绝对放之四海皆准、皆适用的预制组件。老实说我对很多人云亦云的表面专家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事和身处的组织有深层的体验和理解最为重要。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公司的概念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摩登伯乐的责任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但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高效组织的企业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和灰心丧志的员工,同样也难负担光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大将”。挑选团队,有忠诚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紧记光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迟早是会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

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心态。“杠杆定律”始祖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至前212年)是古希腊学者,他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寻找支点是以效率和节省资源为出发点,与海克力士(Hercules)单凭个人力气相比,阿基米德是有效得多。聪明的管理者要专注研究,精算出的是支点的位置,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结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你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之层次和次序。今天很多公司只看见“千斤”和“四两”的可能性转化,而忽视了找到支点的可能性,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我未有幸在商学院聆听教授指导,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书,表面上挺沉闷,但这些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方向的选择和公司资源的分布,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对我而言,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把持和尊重、对正现金流以及公司预算的控制,是最基本的元素。还有两点不要忘记,第一,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第二,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最后,好的管理者的真正的艺术在其接受新事、新思维与更新传统的能力。有时我很惊讶地听到今天还有管理人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很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只是时下流行在介绍企业时在幻灯片上打出企业的使命,或是懂得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诚实的良心。这路并不好走,企业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资产价值。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已经天天筋疲力竭,永无止境地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巳。

“超人”秘诀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11 13:38 复制链接



港人喜欢把李嘉诚称为“超人”,他统领的“和黄”集团去年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全球最赚钱公司”,而美国《商业周刊》今年则把李嘉诚誉为“全球最佳企业家”。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无疑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上周五,李嘉诚位于长江大厦70楼的办公室来了一帮特殊的客人----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生。李嘉诚和他们长谈了1个半小时,从为人处事到家庭生活,从管理作风到领导才能,有问必答、言无不尽地公开了他的成功秘诀。

超人与凡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有学生问,要成为领袖,必须要有眼光、有理想、勤奋和有奋斗精神。除此之外,怎样才能做得比别人好?

李嘉诚回答说:“要成为领袖,你提到的基本素质一定要有。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就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接着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8到9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样就可以比别人赢少许。面对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这更加重要。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李嘉诚说,他没满20岁就要担负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着明天的事情。”他提到,在40年代,他“年纪很小就出来工作,17岁时做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18岁做经理,19岁为总经理,22岁创业”。他鼓励在座的学生:“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准备,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

老板与下属:大企业必须靠组织

李嘉诚如何领导下属,如何与下属相处,是许多学生关心的问题。李嘉诚从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首先,他提出好员工的标准。李嘉诚坦率地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他强调指出:“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高级行政人员。”他还补充说:“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内并没有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

第二,他强调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组织。他深有感触地说:“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会一朝崩溃。”

第三,他的管理模式融合中外,既讲科学,又重感情。他认为:“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人突然失业。我们揉合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诚。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进取与稳健:船要快更要顶住风浪

去年8月,在已经拿到德国3G牌照的情况下,李嘉诚突然宣布放弃。他的理由是要保持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有学生当面向他提出,企业经营中如何处理谨慎与进取的关系。

李嘉诚首先指出,他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他所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得到。但是,他强调:“我着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积蓄投资于我们公司,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所以在策略上讲求稳健,但并非不进取,相反在进取时我们要考虑到风险和公司的承担。”他透露,他的原则是“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李嘉诚做出重大决策时最看重的是数字,最强调的是事前准备。他指出:“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有关人员的研究,要有数字的支持。我对数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数字一定要准确。每次一开会就入正题,没有多余的话。”他每次开会前,会接触和了解有关事务,仔细研究员工们的建议,加上各部门同事各有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所以当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时,很快便得到他的接纳。他提到一次行政会议,他在两分钟内批准了所有同事的建议,“全世界没有一个行政人员能这么快取得总裁的批准!”

李嘉诚不仅要求员工这么做,自己也身体力行。他说:“我虽然是作最后决策的人,但每次决定前我也做好准备,事先一定听取很多方面的意见,当作决定和执行时必定很快。”他特别描述了当年卖“橙”公司(Orange)这个历史上最大交易的传奇经过。他说:“我事先不认识对方,也从未见过面,只听过他的名字,那次对方只有数小时逗留在香港洽谈。因为我事先已熟悉蜂窝电话的前途,作好准备,向对方表达清楚,所以很快便可作决定。”

下属最怕李嘉诚什么呢?最怕他问数字。一次,一个在香港知名度很高的同事向李嘉诚汇报数字时,李嘉诚感到有问题。但这个同事坚持自己的判断,还要和李嘉诚打赌,以高尔夫球棍为赌注。结果,第二天李嘉诚就收到一套新的高尔夫球棍。

老子与儿子:李泽楷是这样长大的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也十分成功。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

李嘉诚首先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

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他透露,当年他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李嘉诚率然回答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李嘉诚还风趣地透露,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

香港与内地:“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李嘉诚的企业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力很大,学生们自然希望李嘉诚能给香港的竞争力把一把脉。李嘉诚也非常坦然地指出,这是他和所有香港人都关心的问题。

他率直地说:“面对今天的竞争,香港人需要抛开昔日自满的心理。”他认为,香港今天的问题“在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将来香港的情形会与今天的美国一样,受教育多、知识水平高又用功的,收入会向上,收入低者则越来越萎缩。这是社会的经济转型,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要双管齐下。“短期输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术移民对香港至关重要。而长期则要加强教育,提升香港大学生的水平。单是大学学历已不足够,希望有硕士、博士程度,才经得起考验,加上香港人一贯灵活和有拼搏精神的优点,便可与外国的强者竞争。”

李嘉诚来自潮州,他热爱家乡。他对学生们说:“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10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李嘉诚更热爱祖国。他讲了个故事:“几年前,我去汕头大学开校董会,市领导安排在饭后会见大群记者,被问及‘潮州人以你为荣,你又会否以身为潮州人为荣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犹豫,我在两秒内便回答道: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就此,李嘉诚延伸说开来:“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特别好处。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着重第二代教育。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思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李嘉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李嘉诚倾注大量心血。最近,内蒙古、新疆发生特大雪灾,20万学生失去校园,他获悉后立即捐款1000万港元给国家教育部。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更要胸怀祖国、胸怀世界,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诀。

无情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12 11:31 复制接


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我每次出门,在机场都看到有关于我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最多人感兴趣的题目,总是离不开我如何赚钱,既然那么多人有兴趣,我今天便选定了这题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和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去港1943年父亲因贫病失救去世,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创立长江塑胶厂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上市1979年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经忘记,甚至不理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公司现时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经过全体人员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团业务已遍布41个国家,雇员人数逾15万。
  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我事业刚起步时,除了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要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
  当我整理公司发展资料时,最明显的是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
  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我们今天可以探讨一下。
  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关系
  竞争和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已有很多书籍探讨这题目,我不再多谈。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紧时机,所以我今天想谈谈时机背后是什么?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
  知己知彼(Know your Personality)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做出正确的决定。
  磨砺眼光(Sharpen your Acumen)知识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能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设定坐标(Identify your Coordinates)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年代,面临四方八面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坐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发挥企业精神,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灵活架构为集团输送生命动力,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生命力,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因为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毅力坚持(Develop your Endurance)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矗以下四点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①谨守法律及企业守则;②严守足够流动资金;③维持溢利;④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结语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泉源。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


士人要有志,有识,有恒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13 10:09 复制链接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人信服的努力。

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我认为一生中做很多事,确是付出金钱、时间和心血去贡献别人,这令我一生引以为荣和自傲。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如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深信事在人为,人生之路在于不断探索,而不是乞灵于迷信。

眼光要放远,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自我充实,相信很多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也可以变为可能。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愈拼搏,失败的可能性愈高。但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有回报而达到成功的可能。

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

(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

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着有能力做事的时候,尽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种子,这才是值得的。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基础下力求进展,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作好准备。

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胜出第二及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点。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够一秒之差,只赢一点,所以快一点就是赢!

我是如何出培养“小超人”的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14 10:27 复制链接





温室里的苗苗不能茁壮成长。在李泽钜、李泽楷很小的时候,我就要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人世的艰辛。我常带他们坐汽车、坐巴士,到路边报摊看一个卖报的小女孩边卖报边做功课的苦学情景。

每逢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俩一定要跟我出海畅游。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李泽钜、李泽楷八九岁时,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会上,静坐一旁,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在两兄弟念中学时,我就带他们到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叫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那时起,童年无忧的孩子,就算想扭作一团嬉戏玩乐,在严肃的会议室内,在我跟前,也只好乖乖的正襟危坐。

李泽钜1964年出生时,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由于我早年失学,所以极重视儿子的教育,李泽钜被送往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念书,由小学念到中学。在我的教导下,李泽钜在学校里一向比较低调。

李泽楷小时候,与兄长一样入读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他在学校里不甚突出,最多在休息时与同学们打乒乓球。

不满14岁,李泽楷赴北美读大学预备学校。美国同学不论出身高家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目睹耳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存。我去看他,发现泽楷假日在网球场拾球赚钱。我回港后对夫人庄月明高兴地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将来准有出息。”

17岁时,李泽楷进入大哥就读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修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这显然不是我的意思。泽钜听从我的安排,念土木工程系。若从家族事业考虑,泽楷应读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并与泽钜的建筑专业互补相辅。但我尊重小儿子的选择。

一次,我到外国探望读大学的儿子。那日,天下着雨,我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我心想:“这么危险。”再看清楚一点,原来是儿子李泽楷。两兄弟到外国读书之初,我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我才放弃这个磨练儿子的方法。

1987年,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此时,家族在加拿大的事业正轰轰烈烈展开。李泽楷去了加国,却不是像其兄一样打理家族生意,而是进入一家投资银行从事电脑工作,做一名靠工薪度日的打工族。

这也不是我的安排。李泽楷获得加拿大国籍,也不是我所希望的。从李泽楷的两次选择,可见他不羁的性格。

1990年,做了4年打工族的李泽楷,在我的指令下回港。李泽楷顺从了我,也许是他厌倦了异国打工生涯,也许认为我的公司里更可“随心所欲”,大展拳脚。

我并不以为小儿子的实习期已结束,只安排他到和记黄埔做普通职员,跟随行政总裁马世民学艺。马世民则安排他到旗下的和记信公司工作,这与他喜欢的电脑工作基本对口。

最初的日子,李泽楷向我抱怨薪水太低,还不及加拿大的1/10,是集团内薪水最低的,都抵不上清洁工。我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我从集团支取的袍金才5000港元。

我本人在严格要求儿子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我的大半辈子奋斗生涯,不管是打工时期,还是成为巨富时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形象,一言一行从来都是谨慎从事。虽然我对社会捐赠不少,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直到今天,我戴的只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


让员工忠诚的简单办法


我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
  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

  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


过犹不及 知止不败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15 10:53 复制链接





学员问:您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您用对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而且您现在企业的成功部分原因是有一批非常有创意、有能力、有哲学的人才,请问您用人的哲学是什么?

  李嘉诚: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所以现 在为什么我们在世界、在香港的管理人员几乎可以说是大企业中流动程度最小的。现在有很多人,无论外国人、中国人,在这个企业工作已经超越30多年了,他们都是身负重任,90%以上在退休前的最后的一天还会在我的企业里,这对他当然是好,但是对我是更好的。这个归向的心是最难的。

  学员问:您讲的是“管理的艺术”,真正的管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先管理好自己,才能让自己的部下、员工信服。我的问题就是您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李嘉诚:其实管理好的员工讲起来也可以说非常简单,如果对方是一个品德好的人,他能力可以做到的事,尽量让他有一个机会去发挥。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人善治之”,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发展到52个国家的发展,但是其中做人的道理,我自己是中国人,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个人情味永远都是存在的。另外,其实我常常讲的,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得来的。知识不是你从大学那边拿的,现在世界每天都在变,变得非常快,各位同学(要)争取拿到最新的知识,我每天也都在争取。

  学员问:在我们讲课的时候教授曾经提到,在建东方广场的时候,您甚至对建东方广场的每一块大理石都亲自过问。对于您管理的长江这么大的企业,现在发展到今天有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您又是从最底层开始创业的,在这个过程中间您是怎么样处理微观和宏观、细节和大局这样的一个关系?

  李嘉诚:这个问题也不容易答,在世界上我们地产方面的发展,以金钱来算,东方广场不算最大,还有很多比它大的。从来都是我的同事负责去看地盘,有很多比东方广场更大的我还从来没有去看过,从开始到完工都没有看过,当然我每个礼拜都跟他们开会。东方广场为什么是我留意的?第一个原因东方广场的规模在亚洲来讲是最大的,它有70万个平方米,停车场等等加起来应该是80多万平方米。这是在世界来讲,都是一个大的建筑。另外,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也是自己最大、最瞩目的建筑,我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一定要做到最好。东方广场是感情多于商业的作品。

至于宏观和微观,按照我的个人经验,做生意决定一件大事业的时候,你一定要看看你的业务在今天在未来的前景怎么样,竞争对手怎么样。然后决定到了做的时候,每天做的事一定要微观,就是非常仔细地看看你做的事有什么问题,世界有什么变化。人家接近一点点,迈进一点点,那在360度之间你可能就要微调一两度,这就是微观的。“价廉物美物超所值”,就是说你做什么事都希望你的东西是最好的、超值的,但是你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这样的话你就会成功。

  学员问:我是温州的,请问李先生管理之道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是不是有相通之处?

  李嘉诚:儒家精神最简单地来讲就是“过犹不及”,这是孔子讲的。还有老子讲的“知止不败”,这两个哲学是非常有用的。“过犹不及”,你过度地扩张,容易出毛病;你过度地保守就不容易跟人家竞争。任何企业,任何一个行业,过度扩张是不好的,所以什么时候应该止,什么时候应该扩张,就是我刚刚讲的“四两拨千斤”。假如从头建立一个大企业,今天可能都不够时间讲,这就是“支点”,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怎么样从小型企业到中型企业,怎么样从中型企业再扩大一点,扩大50%而不影响你的资金,这是一个学问,在座的教授都会和你讲清楚的。

  你是温州人,温州是非常有名的做生意的地方,企业非常成功的地方。我相信你跟你们家乡人在这方面是非常懂的。

  学员问:我非常想问你一个正在求学的本科生问题。我们知道现在的世界变化非常快,不知道李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下我们怎么样能够正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去追求目标?

李嘉诚:现在社会变的是非常非常快,但是我相信你在学校里边学的基本东西,是永远有用的。尽量追求新的学识,毕业以后也要追求新的知识。一方面你尽量地能够追求新的学识,毕业之后你还是要追求最新的知识。

  宋朝的一个画家范宽,我没有机会看到真的画,是通过电脑来看的。范宽有一句话“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我知道那里边有几个故事,他可以一个人去深山野林,一两个月就看看天气的变化,其中水、树木的颜色都进行延伸变化,这样一来他看到的东西都已经装在他的脑子里。等想画画的时候就想起在那个地方看到的景色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做生意时一通百通,不是每一样都要学,有的事一通其他的也通了。最紧要的是要追求最新的知识,最新的商业动态、知识动态,你的每天都在变。

  学员问:当前商界很多企业家,大型集团的高级管理者,想方设法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且把知名度转化成集团的行销手段。您是长江集团的主席,在大陆您的名字比这个企业集团更加有名,能不能对这个话题多谈一些?

  李嘉诚:就好像我今天讲的“企业明星”,如果有真才实料当然对企业也是好的,他有真才实料又有魅力这一点对公司是不错,但是如果过分宣传的话……要看看你是什么事业。假如你今天是做可口可乐,你也有团队,你用特别有名的“事业明星”来发起他的事业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一个并没有真才实料的CEO,整天都是外面跑跑,,自己连自己的Homework都没有做好的话,这是最危险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相当大的银行主席,他老早约好与我见面,另外他的一个副总裁我本来并没有说要见他,但后来他跟我公司内部的CEO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同事跟我讲说,您是值得见他的,他的见识不错。那我就先见主席,主席走之后我跟秘书讲,以后他再来我不见他了。他不是真才实料,我跟他讲他在神游太空,他的目的就是说我到香港见过李嘉诚谈过话。结果他满怀高兴,我就不太高兴了。

再过了两个礼拜,那位副总裁是从美国来的,在同一个银行,我跟他谈话谈得蛮高兴,因为他的功夫够,有的话其实我懂得、我知道,但我反问他,你的看法怎么样。我是希望有他来更改我的看法,告诉我可能我看错了。结果他讲的条文非常清楚,资料也是一流的。之后我告诉秘书,以后他再来找我,我会见他的。因为他跟我谈的话,可能他是要了解香港跟国内的经济,我告诉他的,是他的得益。但他告诉我外边的世界是实实在在最新的资料,尤其是美国,所以大家都互相得益。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行业,您在一个行业内就要尽量做到最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对自己的公司有归属感,对自己公司最好的资料常常留意在自己的脑中、眼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价值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21 10:48 复制链接





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是在于他干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一个人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创造更大的成就,同时为家人为朋友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更多的价值,并时时提醒要坚持,不要松懈,要努力追求更高,创造不平凡的自我,实现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一句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李嘉诚:强者的有为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10-08 09:00 复制链接





当我们的心灵强大时,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

人们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被触动灵魂。2001年12月5日,我在随意浏览报纸的时候,“无字天书”一词一下子撞击了我的灵魂。那是李嘉诚前一天在香港理工大学给学子演讲时提到的一个名词,对我却如醍醐灌顶。李嘉诚说:“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笈,有些人穷一生精力去找寻这本无字天书,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断编制自己的无字天书。”

“过来人”传递的福音

俄国有一句精彩的俗语“别问老年人,要问过来人。”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年人活的时间长,但见的少,所以倾向于先验思维,轻视“经验”。“过来人”知道的则是另外一回事:他作为“过来人”亲眼看到他从不相信的东西出现过,知道初看起来片面的东西,或许要主宰事物的进程。于是“过来人”常常能不带成见地去感知和行事,对新事物最能保持谦卑的心态。李嘉诚就属于这样的“过来人”。他们曾经拥抱并征服过整个世界,耄耋之年,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拥抱与征服。他们已经到了一个无所求的年龄,只是想倾诉内在的心曲以报世人,而迷失与清醒交替的时代期盼着“过来人”传递的福音。


一如炼金术士在寻找金子的过程中,却发现了火药、医药,甚至大自然的规律,在企业家们任由金钱和关系飘摇的时候,内心深处却期待着获得思想教诲,因而他们最有可能成为哲学家。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们或许会发现内在的真正的财富:灵感、思维与精神明辨力。李嘉诚洞悉了自己面临的艰难转型,因此也理解了这个民族正在经历的苦难。他说:


“今日全球经济明显欠佳,平常生活中经历的所有挫折,均显得更加沉重,遗憾的是在经济转型中,并没有即时显效的灵丹妙药,亦没有人可以向你保证说所面对的问题会持续多久,只有聪明睿智的人洞悉到今天不是昨天,知道要承担无可逆转的改变,尽管今天没有破译的方法,他们也不会凝固于痛苦与自我折磨之中,不会天天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不会天天计算眼前的利弊,因他们知道每日积极正面地面对、思考及冲破问题,是构成丰盛人生的重要环节,及为人生累积最有价值的财富。”


在巨大灾难或是危及生命的情势逼压下,人们才会自省。转型之中国,国人犹如被置于一个巨大的风箱,迷失与清醒交替,作假与实干混杂,德行与阴谋归一,信仰与阴狠搭肩。一种民族情绪开始从农村到城市广泛地涌动:我们追求什么?我们的商业公司追求什么?我们的商业社会追求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的一席话,引发了我对生命式样的思考。


生命的式样

确实,每个人都是一部无字天书。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撰写自己人生的著作:


有些人通过感化激励周围的人去寻求远大目标,那就让他们继续去感化激励吧;有些人通过发明创造丰富这个世界,那就让他们继续去发明创造吧;有些人通过敬业与服从去实现价值,那就让他们去敬业与服从吧;有些人通过惠及他人得到快乐,那就让他们去惠及他人吧;有些人通过观察省思去启迪自己和他人,那就让他们去观察省思吧;有些人通过采集传播去实现一己,那就让他们去采集传播吧;有些人通过行知结合去鼓舞自己,那就让他们去行知结合吧;有些人通过投资产业或资本运作去实现抱负,那就让他们去投资吧;有些人通过相夫教子去品味生活,那就让她们去相夫教子吧;有些人通过忘却历史而只关注瞬间的鲜活获得快感,那就让他们去扔掉历史感受动物的欢乐吧;有些人愿意通过损人利己获得情趣,那就让他们去损人利己吧(不过风险巨大啊!);有些人愿意通过强权控制得到充实,那就让他们去强权控制吧(只要还有人愿意被奴役!);有些人通过阿谀逢迎获得心底的安定,那就让他们去阿谀逢迎吧(怎么面对自己?);有些人反抗他的时代,在反抗压顶的惯性中获得生的乐趣,那就让他们去反抗吧;有些人不断追寻时代楷模,以楷模度造自己,那就让他们去模仿吧;有些人喜欢用最光彩夺目的外饰装扮自己,喜欢没有人能窥见其真实的本己,那就让他们去装扮吧;有些人更热衷于瘦身,努力剔除所有多余的东西,只占有最必要的事物,那就去瘦身吧……


生活的方式千般模样,人生的著作万般色彩。造化弄人。那些充满力的线条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著作,著作者本人(例如贝多芬、梵高)的生活并不如歌如画,或许那是生活对他们的厚爱,把无尽的艰难降临到他们身上;而那些沉醉于莺歌燕舞而又潇洒走四方的人,往往便是那些最不在意人生著作的人,他们之对于生命与生命之对于他们一样,都如一阵风,不留任何痕迹。坚强的人格塑造个性,为历史建构脉络;软弱的人格复制平庸,终被历史所淹没。人生的著作权,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范蠡与富兰克林的启示

2004年6月28日,汕头长江商学院即将毕业的学子,就要踏入社会了,他们心怀忐忑地希望大师能跟他们交流心得。从小靠听故事了解事物、洞察世界的李嘉诚,历经沧海桑田,继续阐释着“无字天书”的主题。这回更是通过范蠡、富兰克林这样的标杆人物,为“无字天书”找到了坐标:“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李嘉诚最能体会范蠡的孤独。“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尽了范蠡对当时社会的悲观与冷漠。当他离开勾践时,一定是彻底的失望与孤独。哪怕最知心的朋友文种,也怀疑他的神经有问题。当躲到齐国海边耕种经营获得成功之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嫉妒之火已经临近,于是赶紧散尽家财,分给他惧怕着的亲友乡邻,又一次出逃到陶国。靠着贱买贵卖的惊世之才,在陶国他又获得成功,横在他面前的却只有归隐一条路,他深刻体会到人世间最强、最有杀伤力的嫉妒正环视着他,他不得不选择消极的抗拒。李嘉诚遭遇着同样的问题:他超越自我几十年如一日生生不息艰苦卓绝地奋斗,却被曲解为“唯利是图”、“无商不奸”。李嘉诚不愿追随范蠡,他有着更高的人生标尺。富兰克林的故事寄托了李嘉诚的宏愿。


  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顿,家境清贫,12岁当印刷学徒(李嘉诚12岁开始当茶童),1730年接办宾州公报,他为政府印刷纸币,在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独立后,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就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虽然他众望所归,但他却提名华盛顿将军当总统。富兰克林还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罄尽他所有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用于建造社会能力(Capacity building),推动美国人更有远见、能力、动力和冲劲。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以“无我”追求“自我”的范蠡,是中国人的缩影。“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却是使美国强大起来的一种精神传统。


相对于范蠡表面“无我”而实际“自我”的追求,富兰克林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更能给我们以震撼。李嘉诚从12岁给舅舅当茶童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体味与解读。他经历过、体验过、化解过多少次人性危机与商业危机已经无法细数了。那一切都被看淡了。现在他向往的和力行的,就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商人精神。


   富兰克林的人生标尺,更能为李嘉诚的生命注入活力与激情。这样,他有限的生命,就可以投入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就可以踏上充满了无数炼狱的长征。在这样的长征路上,必然充满了压顶的重负、耻辱的挫折、奋勇的激情、创造的充盈、诗化的理想、赤子的普爱……


意犹未尽。2004年6月29日,再与学子们交流时,李嘉诚更把内心的秘密与学子们分享。特别关照,每当有新的开始,都要自问:“Are you ready ?”平实的李嘉诚,这回诗兴大发,用上了排比句。看起来简单,细品则特别有味道。不忍改动半字,直接引来欣赏:


“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我们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说话,我们有没有耐性聆听别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我们对失落、悲伤的人有没有怜悯?每一个人都希望站在人前,但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时候甘为人后?你们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每一个人都懂得批判别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怎样自我反省。大家都看重面子,but do you know honor?大家都希望拥有财富,但你知道财富的意义吗?各位同学,相信你们都有各种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


李嘉诚还在继续思索着他如何成为一个强者的主题。在2005年9月25日,李嘉诚进一步阐发着他的理想与信念。他说:“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弥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已届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仍然真诚地投入了建构一国精神山脉的工程之中。他知道,当我们的心灵强大时,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

商神李嘉诚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29 11:27 复制链接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人格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讲究方法。我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我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可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后来,两个独生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我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我果断的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也许是我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在这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堪称楷模。

  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要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产物包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女难独立,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应成为家长重要的必修课。

地产大亨李嘉诚投资地产的心得
作者: 李嘉诚 发表日期: 2006-09-28 16:37 复制链接





投资地产的心得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在香港拿地,往往首先着眼于地块未来的升值前景。

  但那是在香港。人多地狭,特区政府又独家控制土地供应。香港房产价格基本决定于其所处地段的地价,这样的楼市,地段就是一切。

  内地城市土地管理师法香港,开发用地由地方政府控制。一个城市的地价和房价,也依地段的不同而渐次分布。例如在北京和上海,房价基本以环线为界分布,越往市中心越贵,越往外越便宜。

  但内地情况与香港有根本不同。内地地域广阔,中国的黄金地段却到处都有;香港的黄金地段寥寥。香港土地稀缺,内地却有大量地块待价而沽,开发商随时可以移步他往。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开发,使内地房地产开发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市场的广阔性与分散性,决定了内地开发商的竞争规则与香港不同。他们不仅要争夺位置最佳的土地,也要取悦越来越挑剔的购房者,还得在整体规划上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一个企业要全国扩张或异地发展,没有足够的名气和品牌做后盾是不行的。这是开发商走出项目公司阶段后最显著的变化。要全国扩张,就得跟异地陌生政府部门打交道;要向银行融资,就得让银行相信你的实力和信誉;要让购房者敢买你的期房,就得有叫得响的品牌。仅仅有实力和政府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已经成为新的竞争要素。

  越早走出老家发展的企业,越早体会到品牌的重要。万科是异地发展的先驱,万科走遍全国拿地做项目的时候,其他企业都还满足于依靠政府关系打天下。据称,万科在各地的楼盘,比相同地段的竞争性项目售价每平方米高出1000元。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在最成熟的市场,品牌价值才能最大化。万科在上海和江浙市场斩获颇丰,在北京也成功整合了朝开公司,这都是利用品牌才能达成的效果。

  银行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外资基金就更是非大牌不认。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资金受困的多是小企业,有品牌的大型开发商很少有周转不灵的。这些企业即使没有银行的支持,融资渠道也不缺乏。

  企业品牌如是,产品品牌亦如是。星河湾携广东之威,来北京后迅速造成影响,据称北京星河湾开盘时汇聚了最多的地产业内人士;阳光100以品牌输出方式实现扩张,迅速进入国内十多个城市;SOHO中国则以潘石屹的个人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成为北京CBD开发量最多的发展商。

  毋庸置疑,今天的老百姓买房子,还是一看地段,二看价格,三看产品类型。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在拿出辛苦积攒的钱之前,会问一句,这个项目的开发商可靠吗?实力怎么样?更夸张的传言,是有外地投资客进京,点名要买潘石屹的房子,绝不做第二人想,因为北京的开发商中他只知道潘石屹。买房也要看牌子,这是竞争时代的产物。

  在一轮紧似一轮的调控下,企业的良莠之分将愈加明显。调控像一把筛子,摇动愈快,留下的愈少。而谁留谁不留,取决于谁的生命力更强,谁能凭借自身实力与品牌,赢得更多资源与客户。

No comments: